> 文章列表 > SCI论文修改符号

SCI论文修改符号

SCI论文修改符号

SCI论文修改时使用的符号包括:

1. 提行号 :用于将一段文字分成两段,竖线画在起段后的位置上。

2. 压行号 :用于表示字行退后,即降格缩行。

3. 复原号 :用于恢复已删除的文字,第一符号标在需要复原的文字下方;第二符号用于复原大段文字,标在已删部位的四角。

4. 离空号 :表示空行或空格。

5. 增补号 :用于增补字、词、句,第一个符号用于增补个别字,第二个用于增补几个字,第三个用于增补较多字数。

6. 改正号 :表明需要改正错误,把错误之处圈起来。

7. 逗号 :在英文中用于分隔数字、单词和短语,逗号的使用要遵循英语语法规则。

8. 顿号 :在英文中通常不使用,如果作者习惯使用,应改为逗号。

正确使用这些修改符号可以帮助作者清晰、准确地表示修改内容,避免造成文字混乱,使修改的稿子保持整洁和易于理解。

其他小伙伴的相似问题:

SCI论文修改符号的正确使用方法是什么?

如何避免SCI论文修改后的混乱?

SCI论文修改符号有哪些常见错误?